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交流
 
黄河网:陕西:灌区节水改造为粮食增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字体:   文章来源:www.sxmwr.gov.cn  发布日期:2013-12-19 08:32:27  浏览次数:1121
    冬灌时节,笔者来到关中东部最大的灌区--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走访,只见大小渠道水流欢畅,源源不断地滋润着田地里干旱的冬麦作物。“以前北干四支渠道老化严重,水流冲沙大,水损也大。自10月份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后,渠系水利用率大为提高,从改造前的0.80提高到0.87,光是目前的冬灌进度都比往年快了10天呢!”交口灌区北干官底站副站长李红军提起改造后的渠道特别高兴,被寒风吹红的脸庞上满是喜悦,“这可是利好群众的一件大实事!”

  渠道的好坏不仅影响灌区用水进度,更制约了灌区粮食的增产丰收。交口抽渭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就是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占据陕西省总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型灌区,在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灌区丰产丰收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数字就可以有力证明:12个大型灌区总耕地面积占全省20%,粮食产量占37%,果品产量占34%,油料占25%,是陕西省名副其实的“粮袋子”、“菜篮子”,也是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对全省农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程状况堪忧 项目改造刻不容缓

  “由于我省大型灌区主要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都属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灌区运行20~30年后,渠堤垮塌、淤积,建筑物损毁,机电设备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整个渠系输水能力降低,跑、冒、滴、漏严重,灌溉效益锐减,灌区运行举步维艰。”陕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副调研员赵军校说,“灌溉条件不改善,就难以保障全省粮食增产丰收。”

  “只有有效排除病险隐患,保证灌区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减少因带病运行可能造成的工程水毁修复费用和冲刷破坏、淹没赔偿损失,减少年度岁修工程清淤和维修养护工程量,才能减少水管单位经济负担,也才能让灌区群众真正受惠,确保粮食增产丰收。”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管理局长田建民感慨地说。

  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包括宝鸡峡、泾惠渠、洛惠渠3个自流引水灌区,交口抽渭、东雷抽黄一期和二期3个抽水灌区,石头河、冯家山、羊毛湾、桃曲坡、石堡川和石门6个水库灌区。大型灌区2012年骨干工程灌溉渠道总长4900.85千米。上世纪90年代,陕西省水利厅领导和相关专家多方呼吁,引起了水利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为从根本上解决灌区老化问题,陕西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关中灌区更新改造世行贷款、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持续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为广大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抢抓机遇有力推动 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南干七支渠属于下游渠,老化非常严重。以前用水紧张时,下游常常用不上水,可把人愁坏了。”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新市站站长张晓冰说,“自从2010年渠道改造后,水利用率也从过去的0.6提高到0.8。这两年每到灌季,看着渠里的水甭提多高兴了。”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余家站副站长樊永刚告诉笔者:“今年总干渠部分段改造后,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问题得以解决,高水位运行时安全系数提高,日常维修养护成本也大大缩小。”

  为解决灌区老化问题,自1998年开始,陕西省水利厅陆续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灌区工程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自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累计完成干、支渠道更新改造212.27千米,完成各类建筑物改造1250座,先后建设完成了张家山水库大坝护坦、总干渠排砂漏斗、斗分渠节水改造等工程项目,保证了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和各级渠道的安全正常运行,渠系水利用系数从过去的0.55提高到0.568,减轻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扩大了受益区面积。

  近五年来,陕西省共争取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15.14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1.89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248亿元,累计完成干、支渠道衬砌1142千米,改造骨干建筑物5700座。

  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省恢复灌溉面积38.3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4.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1.32万亩,粮食亩产622.092千克,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299.5125立方米,比规划基准年灌溉周期缩短8.83天,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0.63,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0.528,年新增节水能力62301.95万立方米,年增产粮食42459万千克。

改造收效明显 灌区粮食连年丰收

  灌区水利条件达标,粮食必定稳产增收。稳固的田间渠道犹似蛟龙一般守护在村落乡镇,灌溉季节,片片田地喜获充沛水源。

  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各灌区在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方面效益显著。作物需水的适时性要求基本得到满足,农田受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促使项目受益区农民对农业的投入空前高涨,灌区种植作物逐步从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的种植格局,向高产出、高收入经济作物占主导地位的种植格局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大幅度调整,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渠水滋润农田,水利保障民生。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西安景天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29)86114583  传真:(029)86114583-604
地 址:西安市经开区明光路与凤城六路十字旭弘西北广场6楼   邮编:710016 邮件:xianjtgczx@163.com   陕ICP备080068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