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交流
 
聚焦经济形势: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
字体:   文章来源:www.mwr.gov.cn  发布日期:2013-10-28 10:59:32  浏览次数:916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于文静)今年以来,面对我国多发重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持续向好态势,这与我国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密不可分。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山洪灾害防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有效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2013年落实中央投资910亿元,重点用于解决634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5891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实施22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1000余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和58个重点县综合整治,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牧区水利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和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能否喝上干净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我国将解决29810万农村居民和415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前三年,共解决18809万农村居民和261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人数的63%。 

  山洪灾害防治关系群众生命安全。今年我国东北嫩江、松花江、黑龙江、辽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为洪灾防御敲响警钟。 

  记者从国家防办了解到,2010年11月,我国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级行政区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有1810个县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通过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初步建立了我国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3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际来看,各地基本实现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发挥了很好的防灾减灾效益。据统计,今年全国1553个县共发布4.4万次预警,发送预警短信1811万条,启动预警广播8万余次,转移危险区群众超过282万人次,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被群众称为“生命安全的保护伞”。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非工程措施建设基础上,启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等工作,逐步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饮水安全、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则直接关系群众生产条件的改善。 

  据了解,2013年我国对211处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预计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4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7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5亿公斤。同时,还对153处重点中型灌区开展了节水配套改造。 

  灌区配套改造成效在今年一些省份遭遇干旱灾情时得到显现,全国农田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水利部将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引导、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专业化灌溉服务组织、水利合作社等农田水利基层服务组织建设,适应当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西安景天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29)86114583  传真:(029)86114583-604
地 址:西安市经开区明光路与凤城六路十字旭弘西北广场6楼   邮编:710016 邮件:xianjtgczx@163.com   陕ICP备08006894号